2025-03-07 18:45 点击次数:92
图片
《茶经》为唐代陆羽所著,是世界首部全面阐述茶及茶文化的专著。全书涵盖茶的起源、种植、制作、品饮等内容,系统且详尽。它不仅总结了唐代及之前的茶事经验,还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础,对后世茶学研究、茶艺发展影响深远。
1、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
【释义】茶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优良树木。。
2、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
【释义】茶性寒凉,作为饮品,最适合品行端正、节俭有德之人饮用。
3、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
【释义】茶作为饮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。
4、茶为累也,亦犹人参。
【释义】茶和人参一样,产地不同,品质各异。
5、其地,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
【释义】上等茶树生长在乱石缝隙间的土壤中,这种土壤排水性好,富含矿物质和腐殖质,有利于茶树的生长;中等茶树生长在沙石砾壤中,这种土壤排水性较好,但矿物质和腐殖质含量略低;下等茶树生长在黄土中,这种土壤排水性差,矿物质和腐殖质含量最低,不利于茶树的生长。
6、茶之笋者,竽烂石沃土,长四五寸,若薇蕨始抽,凌露采焉。
【释义】肥壮如笋的茶芽生长在有风化碎石的肥沃土壤中,长度达到四至五寸,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芽一样,应该在清晨带着露水时采摘。
7、野者上,园者次。
【释义】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最好,在园圃中栽种的茶叶品质稍次。
8、其日,有雨不采,晴有云不采;晴,采之、蒸之、捣之、焙之、穿之、封之、茶之干矣。
【释义】采茶的天气条件非常重要。如果当天有雨,或者晴天但有云遮蔽阳光,都不适合采茶。只有在晴朗无云的天气,才能采摘茶叶。采摘后的茶叶需要经过以下工序:上甑蒸熟、用杵臼捣碎、放入模具中拍压成型、焙干、穿成串、密封保存,这样茶叶才能保持干燥。
图片
9、茶有九难:一曰造,二曰别,三曰器,四曰火,五曰水,六曰炙,七曰末,八曰煮,九曰饮。
【释义】茶有九难。从茶叶的制作工艺,到辨别茶叶优劣;从选择合适器具,把控火力、水质,到烘烤、研磨、烹煮茶叶,再到最终品饮,每个环节都需精细对待。
10、夫珍鲜馥烈者,其碗数三;次之者,碗数五。
【释义】珍贵鲜美且香气浓郁的茶,一炉只煮三碗;质量稍次的茶,一炉煮五碗。
11、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
【释义】茶树的外形像瓜芦木,叶子像栀子叶,花朵像白蔷薇花,果实像棕榈子,果柄像丁香蒂,根像胡桃根。
12、或用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之等,煮之百沸,或扬令滑,或煮去沫,斯沟渠间弃水耳,而习俗不已。
【释义】有人用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等与茶一起煮,煮到百沸,或搅拌使其顺滑,或煮去浮沫,可这样煮出的茶就如同沟渠里的弃水,然而这种习俗却一直延续。
13、啜苦咽甘,茶也。
【释义】入口时略带苦味,咽下去后又有回甘的,才是真正的茶。
14、若热渴、凝闷、脑疼、目涩、四肢烦、百节不舒,聊四五啜,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
【释义】茶性寒凉,具有清热解渴、提神醒脑的功效。如果感到口渴、胸闷、头痛、眼睛干涩、四肢疲乏、关节不舒畅等不适,只需喝上四五口茶,其功效就能与醍醐和甘露相媲美。
15、至若救渴,饮之以浆;蠲忧忿,饮之以酒;荡昏寐,饮之以茶。
【释义】如果要解渴,就喝水;如果要消愁解闷,就喝酒;如果要提神醒脑、消除困倦,就喝茶。
16、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,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。
【释义】茶香虽然清淡宁静,却能让人心境平和。茶人虽然淡泊,但正因为这种淡泊,他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追求,明确自己的志向
图片
17、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
【释义】煮茶的水,以山泉水为最佳,其次是江水,井水则是最次的选择。
18、其沸,如鱼目,微有声,为一沸;缘边如涌泉连珠,为二沸;腾波鼓浪,为三沸。
【释义】开始出现鱼眼大小气泡并微有声响是一沸;边缘像涌泉连珠翻滚是二沸;水波翻腾如鼓浪则是三沸。
19、其山水拣乳泉、石池漫流者上;其瀑涌湍漱,勿食之。
【释义】选择煮茶的山水(山泉水),要挑选乳泉(从钟乳石上滴落的泉水)或者石池中缓缓流动的水,这样的水质最为上乘。而对于瀑布般奔涌湍急的水流,则不适合饮用。
20、茶道即人道,人道即为茶道。
【释义】茶道与做人之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。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技艺和礼仪,更是一种修身养性、追求道德和精神升华的过程。
21、茶性俭,不宜广,广则其味黯澹。
【释义】茶的性质“俭”,水不宜多放,否则它的味道就会变得淡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